一、最新关税行政令
2025年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新一轮关税。相关行政令全文[可在此查阅],白宫发布的政策说明[可在此查阅]。
二、主要关税措施一览
1.基准关税:对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征收10%的基础关税,自2025年4月5日起生效。
2.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更高关税:对美国贸易逆差较大、关税水平较高或存在其他贸易壁垒的国家或地区,征收更高的关税,自2025年4月9日起生效。
国家或地区 | 关税税率 |
中国 | 34% |
欧盟 | 20% |
越南 | 46% |
中国台湾 | 32% |
日本 | 24% |
印度 | 26% |
韩国 | 25% |
泰国 | 36% |
瑞士 | 31% |
印度尼西亚 | 32% |
马来西亚 | 24% |
柬埔寨 | 49% |
孟加拉国 | 37% |
菲律宾 | 17% |
巴西 | 10% |
3.关税实施依据:
(1)特朗普政府援引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》(IEEPA),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新一轮关税。
(2)白宫声明指出,美国长期贸易逆差、缺乏互惠的贸易关系、货币操纵、高额增值税(VAT)等因素对美国制造业和军备能力构成威胁,构成国家紧急状态。
4.部分商品不适用新关税:
(1)依据**《美国法典》50 USC 1702(b)**的特定商品;
(2)已受232条款关税限制的钢铁、铝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;
(3)铜、药品、半导体、木材;
(4)可能在未来受232条款关税影响的商品;
(5)贵金属(如金银);
(6)美国无法自产的能源及某些矿物。
5.美墨加协议(USMCA)国家的特殊安排:
(1)现有针对芬太尼和移民问题的IEEPA关税仍然有效,本次新关税不影响美墨加协议(USMCA)的待遇:
a.符合USMCA规则的商品仍享受零关税;
b.不符合USMCA规则的商品需缴纳25%关税;
c.不符合USMCA规则的能源及钾肥需缴纳10%关税。
(2)如果未来终止芬太尼/移民IEEPA关税令,不符合USMCA的商品可能改为12%关税。
6.取消中国小额包裹的“de minimis”免税待遇,即通过邮政渠道尽快的、低于一定金额的中国进口商品不再享受免税政策。
三、初步影响分析
1. 基准关税或将长期实施
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政府官员表示,各国即便进行谈判,也无法规避10%的基准关税。尽管官方表态不会轻易降低关税,但可以预期,各国仍会积极争取更优惠的待遇,未来可能达成部分降低关税的协议。
2. 产业关税仍在酝酿
目前宣布的关税清单未针对特定行业,但特朗普在讲话中提到药品、半导体、关键矿物等产业仍是关注重点,未来可能出台额外的行业关税。
3. 特朗普更愿意承受经济阵痛
与第一任期相比,特朗普此次在贸易政策上的态度更为强硬。据白宫官员透露,特朗普对第一任期未能大幅重塑贸易格局感到不满,因此本次政策更加果断,甚至不惜带来短期经济痛苦。此外,作为总统第二个任期,他不再面临连任压力,政策执行力度可能更强。
4. 先加税,再谈判
尽管多个国家在宣布关税前积极与白宫和USTR接触,甚至主动削减本国关税以寻求缓和,但特朗普政府仍然决定先行征收关税,再考虑谈判。这一策略使美国在未来谈判中拥有更大筹码。
5. 目前无豁免政策,但企业可推动豁免进程
白宫暂未公布豁免或排除流程,但各国政府、行业协会和企业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施压,争取关税豁免。
6. 供应链是否回流美国?
并非所有企业都会因新关税而回流美国制造:
· 资本投入高的企业可能继续坚持现有供应链;
· 高利润企业可以暂时吸收成本;
· 需求价格弹性低的行业(如高端电子产品)可能将成本转嫁消费者。
部分企业可能采取“观望”策略,期待2028年民主党执政后政策回归正常。然而,部分企业因成本压力,可能会加快在美投资。此外,不排除部分企业进行“作秀式”投资(如宣布大规模工厂计划,但未实际落实)。
7. 关税+产业政策或成组合拳
尽管共和党一向反对产业政策,但如果特朗普希望在四年内留下深远影响,他可能推动产业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政策,配合关税措施。
四、结论
特朗普政府的最新关税措施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进入新阶段,影响深远。企业应及时评估供应链、成本影响,并积极参与政策游说,以争取最优应对策略。
作者: 陈志伟
Crowell & Moring LLP
Email: zchen@crowell.com
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转载请说明出处。
文章仅供讨论交流。如有问题,可后台留言。
0
推荐